2025-04-26 |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助力外贸企业出海,打造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上海各界行动起来。
近几年,对家电企业来说,海外市场正在贡献着越来越大的营收规模。东南亚、墨西哥、埃及、巴西……全球都能看到中国家电企业的工厂和产业链,并且均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例如,2024年海尔智家海外市场营业收入达1438.14亿元,同比增长5.43%,其中在欧洲销量同比增长1.8%,新西兰白电进口量与同期持平。新兴市场中,南亚同比增长21.05%,东南亚同比增长14.75%,中东非同比增长38.25%。
以“智联冷暖 共享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十六届国际制冷、空调、供暖、通风及食品冷冻加工展览会”于4月27—29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本次展会设置了10个展馆,展览总面积达115000平方米,将迎来3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200家参展商。
记者注意到,除了组织行业上下游面对面,组委会结合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在展会期间举办主题论坛、专题研讨会及技术交流会。今年会议总数超80场,邀请国内外行业知名专家、企业技术代表解读行业最新政策法规及技术发展动向。像臭氧气候技术路演及工业圆桌会议是全球制冷、空调和暖通行业关于臭氧气候友好替代制冷剂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将分享全球最新的政策法规、技术发展、标准进展、成果和经验,展示国内外最新的环保技术和产品。
此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近日正式发布,进一步提升上海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中有多项政策先行先试。例如,在上海试点通过再贴现窗口支持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支持浦东新区率先制定有利于企业集团财资中心集聚的财政、人才等扶持政策。
与此同时,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继续实施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的通知》,明确自2025年4月1日起,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将进行区域扩围,涵盖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7个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此次扩围,将进一步释放制度创新红利,推动我国离岸贸易高质量发展。
自2024年4月1日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试点以来,一年来,试点政策已累计减免印花税1.82亿元,惠及企业377户,主要涵盖能源、电子、医药设备等多个关键产业领域,政策实施效益显著,为政策的延续和扩围提供了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经验”。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税收政策是国内贸易转型国际贸易,布局全球业务时考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上海玖和锦信实业有限公司贸易负责人王潘表示,上海玖和作为临港新片区企业,深耕国内大宗商品贸易十余年,2024年以来,该公司统筹考虑临港新片区在政策、贸易便利化以及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开始涉足离岸转手买卖业务,并逐步扩大贸易规模。“2025年离岸转手买卖贸易品种及客户将进一步多样化,体量也将扩大并趋于平稳。”该公司2024年全年离岸转手买卖规模超43亿元,占总贸易体量超过40%,享受离岸贸易免征印花税近120万元,充分享受到了政策红利。
上海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上海税务部门将在前期试点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服务浦东引领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11条税收征管服务措施,继续深化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机制,不断加强大数据的有效利用,持续提升工作质效,放大政策效应,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贡献税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