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4 |
4月24日,万向区块链蜂巢学院举办了区块链存证,如何落地?”的分享活动。原本区块链创始人兼CEO吴鹏给大家带来了题为《分布式技术在数字内容领域的落地与实践》的主题演讲。
很高兴能在万向区块链跟大家交流。今天的主题是区块链存证的应用,这里面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区块链,一个是存证。我们是做知识产权方向的区块链应用,跟这两个方面都是强相关。
我们团队起初用区块链技术做优质内容的筛选和分发,这就涉及到对原创内容的保护,所以我们开始涉及电子签名、时间戳等传统存证领域。当时,电子签名和时间戳的概念尚未普及。随着区块链新技术的出现,政策支持和行业热度上升,都给存证行业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区块链应用的核心还是存证,技术是辅助工具。
时代在进化,现在的互联网已经远超出几年前大家预测的信息爆炸。每天我们打开手机和电脑都有无数信息,一个人每天接收的信息比18世纪一个人一辈子接受的信息还多,在这样一个信息严重爆炸时代,我们不是要像十年前用各种工具获得更多的信息,而是获得高质量的信息以及有用的信息。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从信息时代”进入到信任时代”,这就构成了我们区块链信任的主题,对我们来说,我们就是用区块链存证把可信的信息存储下来,让普通人更容易发现和使用,这也是时代进化的趋势。
人类的进化历史上信任分不同的阶段,几百年前最传统的信任就是人和人的信任,因为我认识你,我们可以沟通,协作,但是这样的协作价值很低。随着国家、公司的成立,信任规模变大,无论法律、政治还是公司组织形态,都是通过建立一种规则,扩大信任规模,这样的规则被称为系统的信任,系统信任可以扩大人与人的协作,让社会高速发展。
国际上一些研究经济和应用创新的学者发现,像美国、日本、德国这样的国家,企业规模可能远大于中国、法国、意大利这些国家的企业规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人们在进行了大量研究后发现,其中一个制约因素就是文化。对于美国、德国这些国家,文化中有信任因素,但是对于中国、法国、意大利,文化里有很多自由散漫的成分,人和人之间的协作很弱。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要让国家进步,就一定要扩大信任规模。我们当下看到最好的方式就是机器信任,用区块链的机器信任,用智能合约扩大人和人之间的信任规模,把系统信任的规模再次扩大。我们进入了新的信任时代,区块链会成为信任的机器,把信任的规模扩大。
原本区块链在做的事情就是标识和传播高质量的信息,我们构建了一个底层协议叫做分布式可信内容协议来标注和传播信息。我们从2015年开始研究,2016年正式上线,已经跟国内近百家媒体有合作,用区块链技术给他们提供版权存证方案,帮助媒体内容在互联网上更好的流通。
下面是我们做的两个服务,左边的叫原本SaaS平台,右边的叫原本BaaS平台。
在原本的平台上面,我们把用户的原创内容或者版权内容,通过区块链确权。我们的后台已经成功对接了杭州互联网法院和广州互联网法院,与北京互联网法院正在对接当中。
通过跟互联网法院的对接,提高了我们存证的法律效力,也提高了我们的公信力。对很多企业来说,存证要最终获得他人认可,最有效的是司法认可。
我们也跟很多传统企业合作,无论是供应链溯源,还是广告业的区块链创新,本质上一部分都是存证,另一部分加上了有趣的协作模式,这也是区块链的两块核心。
昨天有朋友跟我们聊天,说现在区块链行业里很多人做BaaS,业务很吃力,问我们的业务如何?我说还挺好,我们一开始没有想做BaaS,做的是SaaS,SaaS和BaaS有什么区别呢?在区块链行业里面,做SaaS意味着从客户需求出发,就是我们要帮他解决问题。如果做BaaS,意味着我们必须找对区块链有需求的客户,这样覆盖面就被限制住了,往往还会出现传统产品领域里所讲的,当你手里拿着锤子的时候,你看什么都像钉子,当我们拿着区块链的时候,我们觉得区块链能解决世界上一切东西,事实并非如此,区块链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
历史上所有的创新都是在已有制度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如果我们不去踏实解决现有的商业问题,区块链是没有办法落地的。2016年我们融资的时候,大家就说,2016年是区块链元年,2017年又说是区块链元年,2018年也说是区块链的元年,2019年,我想说今年可能是区块链元年了吧?但最近我又有点担心,这个元年会不会再变到明年?我对区块链应用的前景充满信心的,但如果我们过于关注区块链本身,而不关注问题的话,很难开展下去,所以从这点来讲,我们还是要更多的关注商业本身,去关注价值本身,使用技术给商业本身创造价值。
在我们的业务领域,我们会给数字作品做存证,生成全网唯一的身份指纹,叫原本DNA,为了确保哈希上链,我们给这样的存证设计了五层授权机制,包含了法律授权层,有非常清晰的法律条款对它进行界定;视觉识别层,内容上有人眼所能识别的视觉标识;机器识别层,机器互联网上很多内容是通过机器爬虫的方式流转,所以得设计一套底层机制,让机器识别,帮助它们流通和流转;同时为了避免数据丢失和数据永远有效,我们设计了第四层元数据层,想把与内容相关的信息作为元数据保存起来;最后一层是共识层,元数据层和共识层结合的比较紧密,本质上讲是把相关信息放到区块链里面形成共识,同时不可篡改。
举例来说,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个自媒体写了文章,我不知道要不要信,有了这五层授权机制,你可以通过这篇文章找到他历史上的所有文章,看到别人评价他是软文还是自己的真实想法,所有信息都可以帮助我们对内容进行更好的识别。
外界看我们是做区块链版权服务的公司,对我们自己来说,是帮媒体行业解决问题的企业,当整个生态建立起来后,可以通过合作产生大量有价值、有标注的内容,并且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流转。知识产权是我们整个社会创新的核心,如果知识产权没有办法得到有效保证的话,很多创新能力没有办法实施,我们想通过技术让知识产权得到更好的保护,推动社会进步。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