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9 |
他,名校毕业,从小就拥有着“天才”的光环。
毕业后更是创造出估值超过500亿的科技项目,甚至扬言要把世界掰弯。
可就是这样一个有梦想的年轻人,终因傲慢跟贪婪,自食恶果。
斯坦福的造梦者
1983年,江西抚州一个普通工薪家庭迎来了第四个孩子,这个男孩从小展现出惊人的天赋,14岁考入重点中学,高中沉迷武侠小说却依旧拿下全国物理、化学竞赛双冠。
2000年,他放弃清华保送资格,以高考理科状元的身份踏入清华电子工程系。
从此,刘自鸿的名字开始与"天才"紧紧绑定。
在清华读完本科和硕士后,23岁的刘自鸿同时收到剑桥和斯坦福的录取通知,他选择了后者,仅用三年时间拿下电子工程博士学位,成为斯坦福该专业史上毕业最快的华人学生。
2009年,刘自鸿进入IBM纽约研发中心,年薪50万美元,但这份令人艳羡的工作,仅仅是他人生开场。
2012年的硅谷咖啡馆里,刘自鸿向两位清华兼斯坦福校友展示了一张餐巾纸上的草图,那是一个可以弯曲的屏幕。
“未来的世界应该是柔软的、可弯曲的。”这句话让三人辞去高薪工作,带着10万元启动资金回到深圳。
柔宇科技就此诞生,名字寓意“柔性的宇宙”。
技术狂人的高光时刻
创业初期,刘自鸿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
2014年,柔宇发布厚度仅0.01毫米的彩色柔性屏,卷曲半径1毫米,打破世界纪录。
纽约时报惊叹:“这像是从科幻电影里拿出来的产品。”
当时三星的柔性屏卷曲半径还是3厘米,京东方接近2厘米,全球显示行业的目光瞬间聚焦深圳。
资本疯狂涌入,IDG、深创投、中信资本等机构争相送钱,公司估值从数千万美元飙升至500亿元。
2018年,柔宇建成全球首条全柔性屏量产线,同年推出折叠手机FlexPai。
纽约邮报将这款手机称为“来自未来的设备”,刘自鸿登上达沃斯论坛“全球青年领袖”榜单,与LV合作推出柔性屏手袋,甚至在泸州老窖酒瓶上嵌入屏幕。
最风光时,他对着央视镜头说:“我们要把世界掰弯。”
可天才一般都会“恃才傲物”,他们甚至看不清现状,从而做出错误的决定,而彼时的刘自鸿就是如此。
傲慢的代价
显示面板行业需要数百亿资金、十年周期才能实现盈利,而柔宇的产线投资仅百亿人民币。
刘自鸿坚持两条致命策略:拒绝向手机厂商供应屏幕,执意自研终端;死磕超低温非硅技术,与主流的多晶硅路线背道而驰。
内部员工透露,某手机品牌曾想以150美元/片采购柔宇屏幕,但刘自鸿咬定500美元不松口。“他说我们和特斯拉一样,必须保持技术纯粹性。”
结果三星、京东方用成熟的多晶硅技术拿下所有大厂订单,柔宇的屏幕良率始终徘徊在30%-40%,远低于行业80%的标准。
更荒诞的是产品逻辑。
售价8999元的FlexPai手机需要预订60-90天,同期小米折叠屏用三星屏幕快速铺货,智能手写本、头戴影院等小众产品消耗大量研发资金,却像石子投入大海。
到2020年,柔宇三年半亏损32亿元,烧钱速度是营收的3倍。
危机在2021年彻底爆发。
上市失败后,柔宇拖欠工资、断缴社保,深圳总部退租缩编。
刘自鸿深夜给独董刘姝威写信求助,但当深圳国资委牵线的投资方要求他退出管理时,他断然拒绝:“改变世界的珍稀奇才不走中庸之道。”
此时公司账户只剩8亿元,而一条产线月折旧就要烧掉1亿。
2024年5月,法院裁定受理柔宇破产清算。
听证会上,面对讨薪员工,刘自鸿仍坚持:“你们当初是为高薪而来,现在却要毁掉深圳的创业形象。”
这番话被现场员工录下发到网上,评论区写道:“天才总以为全世界该为梦想买单。”
结语
刘自鸿抵押房产借款2亿给公司,至今仍是最大股东,但当他说“理想和情怀一文不值”时,或许终于承认:掰弯世界需要的不只是物理公式,还有商业世界里毫厘必争的生存法则。
如今,破产管理人正在清算柔宇的遗产:3000多项专利、全球首条全柔性产线、折叠屏手机“鼻祖”称号。
而美国网球公开赛观众席上,那个被镜头扫过的灰衣男人,依然戴着柔宇当年推出的柔性屏手表,表盘微微发黄,但还在倔强地显示着时间。
不能不承认刘自鸿是个天才,可他却不适合做一个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