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8 |
在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时,忽然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反转。
沃尔玛、塔吉特和家得宝美国零售巨头通知中国供应商恢复发货,并主动承担关税。
特朗普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关税政策,会把美国零售业弄得乌烟瘴气的。
让他更意外的是,在自己中方坚持强硬态度后,零售商们却率先反水了。
表面看来,这似乎是美国零售企业迫于库存压力的无奈之举。
据路透社此前报道,塔吉特库存商品曾高达151亿美元,比一年前增长约43%。
沃尔玛库存货值更超过610亿美元,两者都面临巨大的库存积压问题。
美国零售巨头在关税战中的"反水"行为,从根本上反映了全球制造业分工的一个现实:在众多消费品领域,中国制造仍具有难以替代的地位。
彭博社早在2022年的研究就指出,中国制造在美国市场占有率最高的15类产品中,有10类的全球替代率不足20%。
这意味着想要更换产地并非简单的资本投入问题,而是涉及整个产业生态系统的重构。
在纺织服装领域,情况同样严峻。
中国拥有从纱线、面料到成衣的全产业链配套,以及熟练的劳动力和高效的基础设施,这使得中国服装在性价比和交货速度上难以被超越。
当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后,沃尔玛等零售商曾尝试将订单转向越南、孟加拉等国,却面临这些国家产能有限、配套不完善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的纺织原料仍有60%以上需要从中国进口,实质上只是将部分加工环节外移,无法真正实现供应链替代。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现代制造业竞争已不仅是单个工厂或企业的比拼,而是整个产业生态系统的较量。
中国已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涵盖所有工业门类。
美国零售巨头们心知肚明,在玩具、服装、日用品等领域与中国"脱钩"将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美国零售巨头在关税战中的妥协姿态,不仅反映了当前供应链的脆弱性,更预示了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也在持续升级,从成本优势转向技术和体系优势。
全球供应链重构的最终结果,可能不是中美经济脱钩,而是形成更加复杂、多层次的相互依存关系。
展望未来,中美经济关系很可能走向有限脱钩与互相合作并存的新模式。
在高科技等战略领域,双方可能继续保持警惕甚至对抗。
而在日用消费品等民生领域,经济相互依存仍将主导。
这种分野不会如某些政治人物期望的那样清晰,而是充满灰色地带和务实妥协。
美国零售巨头的反水只是这一趋势的开端,随着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进一步显现,可能会有更多行业加入务实合作的行列。